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中心 > 新闻动态
中越边陲“壮医药王”积极发展传承壮医
发布时间:2024-09-24 15:40:58  浏览次数:

新华网南宁6月5日电(记者卢羡婷)广西西南边陲百色市靖西县一个峡谷因野生中草药品种繁多,素有“壮药谷”之称,年近六旬的壮族医生赵妙元行医数十载,足迹几乎遍布峡谷。

端午节将至,赵妙元又开始筹备一年一度的“端午药市”。在壮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9.4%的靖西,端午药市已沿袭千年,壮族先民认为在端午当天,“万草皆可入药”,因此每年端午前后,远近村寨草医药农纷纷将自采自种的各种中草药、药用动物等,肩挑车载到靖西县城出售。

近年来,端午药市的名声越来越旺,许多国内外的药商、游客涌入这个边陲小城。作为药市的民间组织者之一,赵妙元在给别人义诊送药的同时,不断弘扬壮医文化,传承壮医医术。

赵妙元介绍:“壮医与传统的中医相似,不同之处在于地域性和民族性,药材采自本地的深山中,治疗方法以壮族的目诊、药线点灸、药物竹罐拔罐等为主,几乎没有文字记载,全靠口授心传。”

1976年行医至今,赵妙元经手诊治数万人次,因医术高明,曾多次应越南友人邀请出国医治越方病人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壮医药王”。“壮医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它能治愈许多西医治疗不了的慢性病,且用药简单,手法独特,一些寻医无门的人在我们这里找到了转机。”赵妙元说。

与祖传秘方“传内不传外”“传男不传女”的习俗不同,赵妙元更愿意尽其所能,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传承壮族医药。因此,在行医的同时,他还开设了广西唯一一所民办综合性壮医药学校。

1988年,赵妙元自筹资金,购地皮建起学校、门诊部等,开启了壮医传授和行医之路。“当年跟我一起接受中医培训的人很多,但他们回去后因为没有政策和资金支持,没人愿意开班。”赵妙元说,“别人不开我开!”

1993年,民办的靖西壮医学校在百色市教育局的批准下,正式开设壮医中专班,租借了靖西县委党校的一套瓦房作为教室。“当时一个班招收50名学生,却报了200多人,大家学习壮医的积极性非常高。”赵妙元说。

然而,由于缺少办学经费等原因,中专班仅办了两年。此后又回到赵妙元自建的校舍里,采用函授、面授等方式教学。

赵妙元希望借助政策支持,重新开启壮医培训班。

赵妙元认为,壮医在东南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尤其是在每年端午药市,大批的越南边民慕名而来,寻医问诊、交易药材、学习中医……“端午药市将是推广壮医文化,打开中草药对外市场的重要平台。”赵妙元说。

(原标题:中越边陲“壮医药王”积极发展传承壮医)
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471656588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